欢迎来到客车联盟网!
大金龙龙威II代广告

做最好的自己,做最棒的客车

2017年09月22日 来源:客车联盟网 作者:孙敬明

——零距离感受来自一线的“中通工匠”

品质是产品的灵魂,也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“底气”所在,而工匠精神则是这一切的保证。这两年,无论是国家对工匠精神的大力倡导,还是《大国工匠》等宣传纪录片的阐释,都让我们看到了作为一个从业者应有的态度,也让“工匠”——这个离当代人渐行渐远的词,再次回到了大众的视野。

9月,在质量月之际,中通客车特别组织了本公司内的十大“中通工匠”评选,展现出新一代中通人在产品“雕琢”中的认真、投入与负责。如今,评选活动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中。笔者在报名者中随机抽选了三位。通过与他们的交流,我们发现:其实“工匠精神”并没有远离,它一直就在我们身边。

小年纪,大态度——“粗犷”生产中的精度与细致

专注,已成为中通人的一种习惯

在“中通工匠”众多的参选名单中,我们看到了一位来自制件车间1991年出生的“小员工”——王良申。虽然年轻,但这名“小员工”却不简单。2011年从技师学院毕业后,王良申从发动机罩,到车辆底架,再到全承载车架……六年多来,一直从事骨架焊接工作。现在,已是车间全承载车架格栅班班长。

在制件车间,除了焊装时飞溅的火花,最显而易见的就是“大锤凿,小锤敲”的哐哐声响。就是在这样一个看似“粗犷”的生产环境里,却也处处透露着一种精度与细致。每一个间隙,每一个弧度,每一个铸件的固定点,都有着严格的尺度,它们是后道工序乃至整车精度的保证。王良申就是兼顾这种“粗犷”与“精细”的“大拿”。

由于全承载车架选用的都是高强度钢,王良申在工作中面临的最大的难题就是焊接后变形的问题。“骨架焊接后,一般都会变形3-4mm。”王良申说,“最早的时候,我们会在变形后再进行调整,但这样费时又费力,很影响生产效率。”

有问题就要解决,王良申以年轻人特有的冲劲儿,通过不断地钻研、总结,逐渐总结出了“反变形工艺”,即根据焊接后变形方向及变形量的幅度大小,在焊接之前进行反变形工艺处理。如此,在焊接后能够确保在正常的尺寸或者便于调节的误差里,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,更提升了骨架的牢固与稳定性。

“反变形工艺”应用的经典案例,就是在中通世嘉造型12米豪华旅游客车的前悬架焊接中。作为行业旅游市场的明星产品,上市多年来,深得用户的认可,一直活跃于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等国内的一线城市。这里面,其前悬架座焊接任务就是由王良申承担并负责的。他通过改变焊接顺序,同时采用对称焊接的技法,最大程度地减小了焊接变形度,为整车产品的稳固、美观和可靠性奠定了基础,保障了车辆在市场的持续畅销。

工匠精神,不仅是经验的积累与磨练,更需要的是全身心投入的钻研与雕琢。它无关年龄,关乎态度。王良申,正以90后特有的认真与灵性,为年青一代工匠正名。

慧眼识“症”——“多面手”的成长与收获

为了最棒的客车,不差一丝一毫

“围着车转一圈,最先注意到的肯定是舱门。所以,舱门的间隙、平整度等必须做好完美无误,它将影响用户对整车的第一印象。” 此次“中通工匠”的候选人之一杨立明如是说。

2003年,杨立明进入中通客车,他先后在地板装配、前后围蒙皮装配、两侧蒙皮装配、舱门装配、安全门、司机门、乘客门及钣金附件等工序工作,同时他还兼具了焊工、钳工和钣金工等多个技能,是一个名副其实的“多面手”。如今,杨立明是中通客车焊装车间舱门班班长,同时,工友们也给他起了一个亲切的外号——“舱门专家”。

之所以有这个称呼,是因为杨立明对舱门安装及修整上疑难杂症的独特见解。“舱门的安装与调整,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作。无论是格栅、舱门的对角线,还是零部件的精度,哪怕是半毫米的误差,都有可能影响到最终的安装和平整度。”杨立明说,“我平常最主要的工作,就是对存在问题的舱门进行调整。”

正如上面所言,舱门调整所涉及到的点多且杂,如果不能准确找到问题点所在,可能费时费力,却也打不到最终的效果。基于自己多个工序的从业经验和细心积累,杨立明看问题也比别人更加独到,总是能在短时间内看到问题所在,并进行调整。据工友介绍,一次某订单舱门闭合不紧,工友们调整了三个小时无果,杨立明到场20分钟就解决了问题。

今年6月份,中通客车的一批西班牙12米旅游大巴,行李舱门为整体一片式气动平移门,单个舱门长度超过5米,重量大,双气动泵同步调整难,舱门装配班在杨立明的带领下,不断地安装调试,最终让舱门达到了最佳开启、闭合效果,赢得了海外客户的高度认可。

对每一份工作,都认真对待;对每一份经验,都融会贯通……杨立明在中通客车14年的工作经历告诉我们,做好、做精任何一项你手中的工作,你终将成为一名“工匠”。

坚守最后的“防线”—— 一喷一涂尽是角度与力度的结合

一喷一涂,尽是角度与力度的结合

在中通客车,既有杨立明这样的“多面手”,也有始终如一的坚守。涂装车间面漆喷涂工段的桑维奇,就是这样的一名员工。从1994年进入中通客车,桑维奇始终坚守在面漆喷涂工段。23年来,精湛的手工喷涂技术,早已成为一种传承。

面漆涂层不仅关系到整车的美观,更是车身防腐的最后一道防线。谈到面漆的喷涂难点和需注意点,桑维奇滔滔不绝:“要想不形成漆溜,就要保持喷枪与车身合适的角度与距离,注意漆面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的闪干时间,喷涂扇面搭接要保证在1/2或2/3的幅度,不可过大或过小。另外像窗门边下沿、止口等喷涂的薄弱环节,必须特殊处理,比如先薄喷再整喷等等……”多年的经验累积,这些早已深入到他的骨子里。

“面漆喷涂的技巧不是仅了解理论数据就可以的,必须有经验的累计,把握好相应的角度与力度。”桑维奇如是说。作为一名老员工,桑维奇多年来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,把自己的经验心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入职员工,帮助他们快速掌握操作技巧。截止目前,其培养出来的面漆喷涂员工近百人,很多都成为各个工序的骨干。

不仅是在老带新上,在技能的小改小革上,桑维奇也是不遗余力。比如针对油箱门沾漆现象,在涂装过程中加装防碰胶条,避免了后期修补;对双层前的修补前移,提高了整车外观美观度,也降低生产成本;同时,他还对面漆、色漆施工流程进行优化,实行2种或多种面漆颜色一起施工喷涂的方法;另外如银粉漆发花、双层清漆和修补接口失光、市场腻子脱落等问题,都在桑维奇的积极努力下,得到了妥善的解决。

“工匠精神”不仅是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,更为整个集体奉献自己的每一分热量。在这里,桑维奇正在始终如一的坚守,为自己的下一个二十三年。

1978年的桑维奇,1983年的杨立明,1991年的王良申……他们是中通客车老中青三代普通员工的代表。在中通客车,还有无数的员工,他们或许正在走向成为这三位代表的路上,他们或许比这三位代表有着更加精彩、闪耀的成绩……无论是哪一位,中通客车的员工们都坚定地秉承着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,践行着端正负责、精益求精的“工匠精神”,为中通客车的腾飞助力,为中国客车产业的发展添彩。

分享到

在线留言

搜索车型

扫描二维码手机浏览

精选导读

扫一扫关注 图文展示 购车平台 客车板报